省情介绍-湖南

湖南省情介绍

主要社会经济指标(2012年1-12月)
  • 面积

21.2万平方公里
  • 人口(2012年末)

6638.9万
  • 地区生产总值(GDP)

    - 第一产业
    - 第二产业
    - 第三产业
22154.2亿元人民币(同比增长11.3%)
3004.2亿元人民币(同比增长3.0%)
10506.4亿元人民币(同比增长12.8%)
8643.6亿元人民币(同比增长12.2%)
产业比重
3.6%
47.4%
39.0%
  • 进出口总额

    - 出口
    - 进口
219.4亿美元(同比增长15.5%)
126.0亿美元(同比增长27.3%)
93.4亿美元(同比增长2.7%)
  • 外商投资

 
  • 新批项目

558个(同比下降17.2%)
  • 合同外资

72.5亿美元(同比下降22.9%)
  • 实际利用外资

72.8亿美元(同比增长18.4%)

* 以上数据来自湖南省统计局和湖南省商务厅网站。

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

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,长江中游,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。现辖13个地级市、1个自治州,省会为长沙市。

湖南因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,故名“湖南”。又以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,而简称“湘”。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,中部、北部低平,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。境内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一半,平原、盆地、丘陵、水面约占一半。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,湘江下游。

产业重点

湖南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体系,国家规定的40个工业大类197个种类中,湖南有39个大类和188个中类,形成了有色冶金、工程机械、食品医药、建材化工、轻工纺织、电子资讯等支柱产业。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、文化、资讯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,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全省GDP的6.3%。

主要工业产品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能力。2006年,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,667.8亿元人民币(下同),比上年增长16.8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,003.2亿元,增长20.1%,其中装备制造、钢铁有色、卷烟食品、电子资讯、新材料等十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1,174.62亿元,增长21.0%。62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近30种居全国的前10位,其中铅、锌、锑居第一位,农药、铁路货车居第二位,卷烟单箱利税居第二位,硫酸、化肥、木材、铁合金、机制纸及纸板、原煤、水泥都在前10位以内。

(内容摘自: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)

资源优势

土地:全省土地面积21.18万平方公里,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.2%。其中山地占51.2%,丘陵占15.4%,盆地占13.9%,平原占13.1%,水面占6.4%,形成了湖南“七山一水二分田”的土地利用结构,也形成了林业用地、草场分布呈马蹄形,耕地东多西少、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。

矿藏:湖南是著名的“有色金属之乡”和“非金属矿之乡”,矿种齐全,分布面广。中国已发现的140多个矿种中,湖南就有124种,其中锑储量为世界之冠,钨、铋、雄黄、莹石居全国第一,铅、锌、汞、石墨、高岭土等居全国第二,锰、锡、钼、锂、钡、铜、金、银等43种矿产储量在全国前五位以内。

水能: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,532.45万千瓦,年发电量1,342.4亿千瓦时,在全国名列第9位,居南方9省之冠。其中可供开发的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,024处,容量1,083.84万千瓦,年发电量488.9亿千瓦时。目前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35%,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。

(内容摘自: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)

与香港的经贸关系

外贸情况

2012年,湘港两地进出口总额为29.9亿美元,同比增长93.7%,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3.6%;其中湖南出口至香港29.8亿美元,同比增长95.9%,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3.6%,主要为贵金属、电子产品及零件、金属制品等;湖南自香港进口891.8万美元,同比下降59.9%,占全省进口总额的0.0%,主要为废旧原材料、香料、机器设备、电子元件、纺织品附件等。

利用外资情况

2012年,湖南省新批港资项目363个,同比下降15.2%,占全省比重65.1%;合同港资51.2亿美元,同比下降20.0%,占全省比重70.7%;实际使用港资45.2亿美元,同比下降13.2%,占全省比重62.1%。港商主要投资于制造业,房地产业,电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,农、林、牧、渔业,建筑业等。

截至2012年底,港商在湘累计投资项目7632个,占全省比重59.4%。累计合同港资384.9亿美元,占全省比重62.0%;实际使用港资265.9亿美元,占全省比重59.0%。

* 其中港资数据由湖南省商务厅提供。


返回